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天天播资讯】莫让“稿来稿去”带偏“实干节奏”

2023-07-05 18:35:54    来源:红网


(资料图)

□王鸣镝

县、区的政研室或办公室等部门,不少都设有调研科,本意是传承优良作风,加强调查研究,从基层获取真实情况,以供领导决策参考。但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基层部分本应带头搞调研的科室,整天忙于写各种讲话稿、汇报材料,很难迈出门、俯下身深入调研。今年,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而部分身处基层、主要职责之一即为调研的科室,却没空搞调研,这一现象不能不引人深思。(7月4日 《半月谈》)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然而,当调研科忙于要材料编花样,既不调研也不建言,让“调研科”沦为了“材料科”,如此“稿来稿去”的形式主义,污染了奋斗精神,带偏了实干节奏,其危害不容小觑。

“实践出真知”,调研的核心在于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指导服务实践工作。然而,层层要来的二手材料、多手材料显然难以达到“解密基层”的效果。缘何部分干部却对要材料情有独钟?一有忙于写材料没时间调研的现实枷锁,二有好材料胜过埋头干的考评制度折腾,让个别干部醉心于“文字游戏”,通过亮点多、做法新、业绩优的“纸上政绩”,获得领导青睐,成为晋升提拔的“加分项”,如此“伪实干”“虚政绩”,是典型的“作风病”。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究其“调研科没空搞调研”背后,是个别干部“对上负责,对下敷衍”的扭曲政绩观在折腾,更是上级衡量工作重形式、轻实质的形式主义埋下的根。部分地方检查工作主要看材料、听汇报,既不深入基层,也不接触群众,以材料论英雄、以汇报决高低,滋生了“稿来稿去”的土壤,成为了形式主义“病根”。

正所谓“治顽疾还需下猛药”。大兴调查研究,贵在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调研不打招呼,考核不走过场,深入基层“摸清民情”,深入群众“了解实效”,用充满泥土味的调研指导实际工作;又要练就火眼金睛,亮剑形式主义,让形式主义的戏精,只有“严惩”没有“市场”。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调研科没空搞调研”不是“黑色幽默”,这一现象值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查自纠、引以为戒。大兴调查研究,要牢固树立结果导向,以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调研成果作为衡量调研成效的重要指标,树好真抓实干的风向标,挤出调研中的“水分”,唯此才能倒逼广大干部摒弃“官念”,抛却“杂念”,以调研开路、以实干破局、以实效说话,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绩,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